年终聚会逼我变成“月光族”
“一周三次同学聚会,平均每次开销在100元左右,我一个月才挣3000元”;“每次听他们说月薪多少多少,年终奖多少多少,我心里就郁闷”……笔者了解到,每年农历春节来临前的1月、2月,都是同学聚会的高峰期。然后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来说,扎堆的同学聚会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让他们身心俱疲。
“砸钱会”一周三次聚会成了“月光族”
“一周三场聚会,每场人均花费100元,还没过年我就被同学聚会榨干了!”Shirley吐吐舌头抱怨道。去年6月从行政专业毕业后,Shirley就职于一家公关公司,年底正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没想到各种各样的同学聚会又给她出了难题。
Shirley掰着手指说道,“因为不少在海外求学的同学放假回国,上周我分别和高中的、大学的、实习时认识的朋友聚会,赶场赶得筋疲力尽不算,荷包转眼就缩了一大半。”笔者发现,虽是职场新人,但毕业后的消费水平与大学时代相比还是“上了一个档次”,一次聚会通常包含一顿饭局和一场娱乐活动,即使不含车马费,人均消费普遍也在百元上下,而年底聚会扎堆难免让“职场一年级”们囊中羞涩。
“我每个月工资加上各种补贴也就2000元不到,现在光是参加同学聚会就花去了我3成的收入。平时勉强收支平衡,现在被聚会逼成‘月光’了。”Shirley的苦恼并非个案,对于薪资水平一般的大部分新人而言,一次聚会消费100多元已然有些压力,如果聚会频繁更是不堪重负。
同样为此苦恼的晓琳说,“以前在大学里大家可以随便吃喝,现在同学偶尔回来一次,聚会总要像样点。虽然,很多时候有人会提出请客,想想大家都是职场菜鸟,收入也不多,老让人请客也说不过去,于是就定下了AA制的规矩。而且更主要的是大家都碍于面子,既不能说聚会你不去,又不想成为吃‘白食’的,所以一来二去就入不敷出了。”
“豁胖会”攀比让昔日优等生不寒而栗
“我们公司年终奖发了2万元”“我刚买了辆车”……去年9月刚刚入职的罗珺在一家日资企业市场部任职,她说“上周末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本来觉得多年没见了,大家肯定会借同学聚会这个平台交流一些工作经验,毕竟大家都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没想到,同学会变成了‘炫富会’、‘攀比会’。”说到这里,罗珺也坦言,当晚自己也被气得不轻,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据悉,当晚的同学聚会总共来了不到20个人,还不到班级总人数的一半。聚会选择在一家高档餐厅举行,大家开始边喝酒边聊一年的工作体会,但现场气氛慢慢地起了变化。“由于是高中同学聚会,这些年大家变化也挺大的。有人出国留学,有人考大学,也有人直接就找工作了,从现实情况来看,似乎书读得多并没什么优势。”罗珺告诉记者“大家聊着聊着就说到了月薪,年终奖,之后就有人开始说房子、车子、股票了,到聚会越来越‘铜臭’了。
笔者了解到,同学聚会上,类似罗珺这样感觉受不了的人不在少数。原因就像罗珺说的那样“当年的我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班级干部,升学时也顺利地进入了上外这样的一流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后,就发现自己光芒不再了。特别是看到以前班级里的‘问题人物’,他们上的是三流大学,甚至是大专高职,现在在社会上却混得风风光光,我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点评
除了吃喝,同学还能聚点啥?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为职场新人支招道“过于频繁、主题单一的聚会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而且对职场新人而言,经济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聚会本身是好事,但过犹不及,所以组织聚会的人可以在主题上多花些心思,并不是只有吃吃喝喝,可以让聚会变得更温馨简单一点。”
专家建议如果对聚会时可能遭遇的攀比很反感,其实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问题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通过别人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如果预设了很多负面情绪,聚会时会不由自主地寻找蛛丝马迹佐证自己的猜想,觉得其他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这是不健康的心态。”
专家也强调,同学聚会对于人际网络的恢复和维系是很重要的,有时不用说很多话、搞很复杂的活动,老同学们能够聚在一起,这本身就有一种熟悉感、温馨感。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和引导氛围,不要让同学聚会成为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