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转投二线城市 就业理念趋于理性
调查发现,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白领退居二线城市”的现象在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也疯狂上演。
“当一线城市人才饱和、生存压力增大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一线城市撤离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和生活。”广东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在逐年提高。
现象 应聘热捧二三线城市企业
据悉,11月21日举行的广东2011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上,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热潮已经显现,不少学生的就业目的地一开始就锁定“二线城市”。据了解,当天的招聘会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韶关分行摊位,应聘者中80%都是韶关生源。
调查 大学生就业理念趋于理性
据调查,2011届毕业生大多在1988年后出生,相对传统界定的“80后”来说,他们不够独立,相对新锐的“90后”而言,他们又更成熟多思。加上大城市竞争激烈、缺乏归属感、房价高、生活压力大的现状,不少“88后”已经把返乡工作当作毕业后的“第一选项”。据了解,二线城市在生活水平、商务环境等方面都迅速与沿海一线地区靠拢。,粤东地区较为低廉的生活成本、熟悉的人文环境以及众多市场机会都成为吸引他们返乡的重要因素。
专家认为,“返乡潮”表明新一代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更加趋于理性,因为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和小城市与农村发展机会越来越多,而回乡工作的生活成本和维系家庭的感情成本支出都会较少。
相关链接
专家
小城市更易实现自我价值
据了解,不少高校毕业生都有直奔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倾向,良好的生活环境、放慢的生活节奏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业看重的元素。专家表示“2010届毕业生中,很多学生都申请把档案迁回老家。原因就是因为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大。在一线城市得不到心仪的工作岗位,消费高、生活压力大,工作多年难买一套房的种种现实,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退居二线城市。”
,专家指出,二线城市能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宁做鸡头,勿做凤尾”的传统思维还是影响了很多大学生。更多的例子显示,毕业生在二三线城市往往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层次,得到更多的上升空间和机会。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大城市奋斗一段时间后,积累了工作经验,锻炼了工作能力,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到二三线城市发展。因为广大中小城市与老百姓的生活、与人民群众、与社会实际更加贴近,对白领阶层更有需求,大学生们在这里更容易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大城市用人标准要求提高
对于“85后”与“90后”的就业观变化,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胡庭胜深有感触。他说,当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时,市场竞争激烈,学生自然会根据市场对自己的期望值进行调整。他指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趋于饱和,二三线城市人才需求量正急剧增加。以华师为例,3年前,华师的毕业生86%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近3年里,这一数字下降到65%。这个数据的变化充分说明了“85后”、“90后”毕业生们的就业观念改变已初步显现出变化。
胡庭胜表示,这个变化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广深珠人才需求量回落,珠三角地区用人标准提高。与此,欠发达地区现在的人才要求符合“85后”、“90后”大学毕业生,二三线城市积极引进人才的措施也吸引着大批的大学生们回潮。如广东河源市,该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就亲自带队到广州高校招揽人才回河源发展。
,“85后”、“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变化,以前大部分毕业生是先择业后就业,但他们则是先就业后发展,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也促使他们的就业更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