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哥”为何成为“证输哥”?
当下正是新一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之际,要说最热闹、人气最旺的地方非人才招聘市场莫属了。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手提数十份精美的简历,奔波于各个招聘单位的展台前,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学生的各种问题一直是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近日网友爆出的最牛“证件哥”迅速串红网络,又一次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手持30多本证件到某公司展台前应聘网店运营人员,因“证件哥”不符合公司招聘海报上写的“开过网店、泡过论坛、QQ等级在一个太阳以上、每天上网4小时”的要求,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
“证件哥”的失败经历正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唯证至上“的盲目心理。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家长和学生都看在眼里,唯恐出现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家长不断的叮嘱孩子,“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为了将来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大一要过英语四级、大二要过英语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各种职业证书等等,能考就多考几个,证书多几个也没什么坏处。”学生看到每天为找工作东奔西跑的师哥师姐们,心里也异常紧张。他们也认为手里的证书越多,好的工作机会就越多,于是卯足了劲的参加各种培训班,希望在毕业时多拿出几个证书,成为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在找工作时可以锦上添花。“证件哥”成为“证输哥”的经历说明了一切,并不是证书越多机会越多。
很多网友看过“证件哥”的经历之后,一面抨击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发出“大学无用论”的感慨;一面批评企业用人条件太苛刻。大学生是否应该拦住情绪的狂潮,通过“证件哥”的事件,进行理性的自我批判呢?
大学生考各种资格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价值,希望在求职道路上更加顺畅,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盲目的追随“考证热”,逢证必考就是不值得提倡的了。证书虽然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但它不代表一切,企业更加重视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员工。如果没有实际工作能力,就算有上百个学历证书也不会得到企业领导的重用。大学生应该在进入大学时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规划,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假期的兼职工作培养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同学才是企业青睐的对象。
大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等待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企业也不会因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降低招聘人才的标准。既然这些外部因素是大学生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大学生就应该尝试着改善自身条件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最牛“证件哥”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对教育体制和企业的埋怨,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对自己能力、对企业用人标准的一个认知,盲目的考证只会浪费大量的金钱和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