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点:反歧视需要实际行动
5月14日上午,我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举办的《2007年反歧视全球报告》发布会,感觉气氛有点异样。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康妮女士说“中国的就业歧视问题,主要存在于3个群体——妇女、残疾人和农民工。过去20年,中国由农民工带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占16%,农民工占城镇劳动力的40%,但至今还有9000万农民工得不到城镇户口,也无法找到更好的工作,享有更好的医疗保健和教育。”
到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说“中国全国人大已批准了若干个有关保护劳工权益的国际公约,劳动法也明确要求雇主为员工购买法定的各种保险,各级政府部门都出台政策规章,对用工中的歧视问题予以打击。”
两个人的发言说得都很对,都是真实情况,但我听了,总觉得不那么合拍。我琢磨了一下,原来,一个谈的是宏观,一个谈的是微观;一个讲的是政策层面,一个讲的是实际执行。这两个层面糅在一起,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
因为我亲身做过一次采访,亲眼所见了现代“包身工”们的惨烈境遇。
那是广东某地的一家玩具厂,这里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车间密闭不透气,没有风扇,大热天女工们只能穿着背心短裤上班,丧失了女性最基本的隐私;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堆满了原材料(均为易燃品),就连消防通道都被堵住了,很难设想,一旦发生火灾,女工们如何逃离;上厕所需要申请,超过5分钟就要扣工资……
我采访的一位女工来自湖南,她没什么文化,在这里每日工作12小时,可获得800元的月薪,但没有任何工伤或养老保险。
她告诉我“是我的老乡把这个工作介绍给我的,这个工作蛮不错咧!一个月800块,比我们在乡下种田强多了!”
我问她“这里的工作条件这么差,你为什么不和工友们反映反映呢?你们可以找工会帮你们说话啊!”
这位女工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她反问我道“如果我不干,有成千上万的人想来呢,我们还敢提什么条件?以前也有工人闹过事儿,工会来人了,劳动稽查大队也来了,但那些人和老板是一伙儿的,他们和老板吃完饭、喝完酒,拍拍屁股就走了!”
我这时突然意识到了关键所在,对于女工们来说,她们面临的,根本不是是否反歧视的问题,而是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当生存都无法保障的时候,人的尊严、隐私、名誉、信念,再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能奢求女工们放下手中的纺锤,去和老板谈判。
而作为维护工人权益的基层工会和劳动部门,他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执行法律?中央政府制定了好的法律和政策,到了基层,却变成“工会和劳动局拍拍屁股就走了”。我们难以期冀,要依靠他们,来维护弱势工人的权益。
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现在不缺好的法律法规,也无需批准更多的国际劳工公约,当务之急,是执行现有的劳动法规,切实把中央政策转化为基层政府的动力;对于职能部门的不作为,则应予以公开谴责和严厉惩罚。
如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初衷,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期望,才有可能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