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科技时代IT人转向业务型
市场对IT人才需求量的节节攀升是薪酬涨幅一路走高的直接原因。随着信息技术在包括金融、制造、通信、教育、医疗等各行业逐步深入广泛地应用,软件、硬件、网络等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呈现上升走势。
去年从某名牌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毕业后,小蒋进入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游戏公司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从事一款游戏的技术开发,1年不到,他就准备离开这家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公司了。“我最近提出了加薪,如果不行,我就离开。”小孙目前仍拿着毕业时每月税后3,600元的起薪。“税后6,000元以上”是他对下一份工作薪水的期望值。
参考《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资调查”针对普通员工的调查数据,这个预期显得非常现实。目前的市场行情看上去很乐观今年的基本月薪平均为每月3,749元,预期奖金和其他现金收入平均每月2,764元;平均月收入较2005年的6,015元预期增长8%。
市场对IT人才需求量的节节攀升是薪酬涨幅一路走高的直接原因。随着信息技术在包括金融、制造、通信、教育、医疗等各行业逐步深入广泛地应用,软件、硬件、网络等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都呈现上升走势。据中华英才网的统计,2006年,IT相关职位的需求分别占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地全部招聘职位数的20%左右。
,表面的供求两旺掩盖不了IT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尽管IT人才的供应量很大,完全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很少,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薪酬的增长。不仅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是有五六年工作经验的人也很少有完全可以适应行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的。缺乏优秀人才是让很多IT管理人员头疼的问题,一位有长年海外工作经验的IT总监说“他们(普通IT员工)需要培训,更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普通IT员工也本能地感觉到,自己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要求还没做好准备。《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资调查”显示,在一连串利好消息之下,参加调查的IT普通员工中仍然有近30%的人认为工作“没有安全感”,接近60%的人对于工作前途和薪酬的增长潜力表示“不确定”。
稳定难求
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工作的不稳定。31%接受调查的普通员工将“工作的稳定性”列入他们“对工作最看重”的因素,但现实常常无法满足员工对于“稳定性”的需求。
“并不是我爱冒险,喜欢换工作。”C工作不到3年换了三份工作,聊起这一点,他非常无奈,“第一家公司我去了不久就倒闭了,第二家后来被别的公司购并了。”IT相关行业市场的竞争格局就是这样,少数几家公司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大量小规模的公司一起争夺剩下的一小部分市场份额,这些小型公司要长期生存下去,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重重压力,“这些创业型公司的生命周期也就是3~5年。”C说。而在参与调研的普通IT员工中,接近30%和C一样来自这类创业型公司。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许多公司的业务伴随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张。对于在发展、扩张阶段的企业组织而言,一方面对于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另一方面又会因为组织结构和业务上不断的调整造成部分员工的流失。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也同样如此,公司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会对IT部门的职能重新定位,IT策略发生变化,对人的要求、能力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个人不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很可能被淘汰。S公司2005年底刚刚进行了集团资源的整合,上任不久的IT总监表示,以规划中的集团IT架构来看,现有的员工一定会有部分被淘汰。
外包带来职业阴影
IT外包的趋势是对从业人员安全感的又一大挑战。
如果说小公司让员工没有安全感,那么,作为实施IT外包的先锋,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如今也不再是“保险箱”了。
宝洁公司(P&G)从2002年开始实施IT外包到完成,全球六七千IT员工中,65%的员工跟随公司的IT外包去了接包方公司上班。宝洁公司为这些员工找的都是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惠普公司(HP)这样的好“婆家”,外包之后,员工的薪水福利并没有变低;好像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的孩子,这些从没想过要离开宝洁公司的员工突然就失去了归属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过了外包双方协定的员工保护期限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
《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资调查”显示,尽管已经实施IT业务外包的公司还不到一半,但员工们对外包可能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普遍悲观,41%的人认为“相对低薪的职位会增加”,28%的普通员工认为“IT职位会减少”,另有25%的人认为“雇员的薪资会降低”。“从前‘一招鲜,吃遍天’,而如今变得随时可以被取代了。”Z毕业不久,在一家金融公司做技术支持,他的公司已经实施了一部分的IT外包,他有些忧心忡忡“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留给我时间培养自己不可取代的竞争力,外包就已经来了。”
唯一令人振奋一些的数字是,24%的人乐观地认为“劳动密集型工作被转移出公司,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机会增加”。这也是IT管理人员最认同的说法。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营销总部IT经理周庆瑜就认为,部分业务外包以后更能体现IT人员的价值所在,他们可以更专注在某一个领域,变得更有竞争力。
业务驱动型人才受追捧
《信息周刊》“2006年IT薪资调查”发现,与30%缺乏安全感的普通员工相反,20%左右参加调查的普通员工认为工作“完全没有挑战性”。对此,周庆瑜的看法是,这些员工通常只关注纯技术,而对于某项技术,一两年内完全了解是完全能做到的,而且成熟的公司对于新兴技术的引进也会相对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IT人员仅仅从技术的角度上看问题,自然会觉得没有新东西可学,“完全没有挑战性”了。
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处境危险了。根据顾能公司(Gartner)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随着企业向采用商品化软件和虚拟化系统的方向发展,对拥有具体IT技能的雇员的需求量将每年下降10%。应用领域的这一变化将消除对历史上一直非常重要的技能的需求,预计企业对雇员的需求将从IT专业技能向更强的商务分析技能转变。
而事实上,“技术过硬的必须懂业务、善沟通”已经成了现在很多企业选择IT人才的标准了。甚至有IT经理表示他在用人时,对业务的理解更重要,技术反而被排在了第二位。原因是IT人员都有专业基础,培养技术能力很容易,但懂业务才能的IT人员实在是太少了,对IT人员来说,也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其商业和管理才能。
这为IT人员指明了发展方向做懂业务的IT人。善于学习是IT员工的特质,但改变观念是制胜的前提。
调查数据显示,现在绝大部分普通IT员工还没有真正理解“了解业务”的重要性,只有6%左右的人认为“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公司实现目标”、“理解公司的业务策略”、“融入公司的策略制订和目标制订”等与业务密切相关因素是他们最看重的部分之一。
对于企业中IT部门中的普通员工而言,与市场上成千上万拥有同样技术的竞争者相比,优势就在于对企业的了解。
但要留在企业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员工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公司业务的独特贡献,是通过对信息的管理利用保证和支持业务的成功,而不是技术优势本身。”媒介购买机构群邑公司(Group M)中国区IT总监潘进杰总是提醒员工“多想想你与公司、与业务的关系,力求成为业务驱动型人才,而不是技术驱动型人才。”
潘进杰认为,对于企业IT部门的员工而言,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事核心IT业务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有了这样的观念,再树立起服务的意识,培养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习推销自己的技巧,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由此,我们可以画出一个普通IT人员的成长路线图。一开始,他也许80%的工作时间都在写代码,但他仍然会主动去了解业务,用业务人员能懂的语言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用技术手段改进系统绩效,满足业务需求,然后再去倾听客户的反馈。这时,他写代码的时间比例降低到了40%。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他逐步对业务有所了解,甚至可以开始推销自己的一些想法,主动为业务部门提出一些技术可实现的改进建议。这时,他也许还有10%的时间仍然在写代码,但对于公司而言,他已经变得不可取代了,不是因为代码,而是因为对业务的深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