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装箱之父”李克麟去世 享年76岁
原中国海运集团总裁李克麟昨天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76岁。从一名优秀船长到业内公认的“中国集装箱之父”,这位中国远洋航运业的功臣,将一生奉献给了蔚蓝大海,是我国集装箱海运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据中国航海学会与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出版发行的《百名船长的故事》一书记载,李克麟1942年出生在宁波镇海,曾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18岁加入上海海运局当报务员。28岁时,他考取远洋船长证书,一双摸惯了电报机的手,开始掌控航海巨轮的方向。由于表现出色,多次荣获交通部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克麟远航途中发现多国采用集装箱运输,回国看到货物仍装入纸箱,叠堆在托盘上再吊进船舱,装卸一艘万吨船至少要二三十天,决心改变落后现状。1983年,他在国内组建“环太平洋集装箱支线网络”,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并将集装箱船队打入国际市场。公司效益翻倍增长,当年便名列交通部运输企业第一名。
关于李克麟从业生涯中的三个传奇故事,也令人激荡
1997年,李克麟出任新组建的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公司成立时刚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世界航运业惨淡经营,大批船公司被迫卖船、拆船或低价出租船舶。曾经有一家国外船公司,就以一天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要把一条很好的集装箱船出租给中国海运(现今的租价是4万美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船停在锚地有较大成本,象征性租出去至少有人帮你摊销了这部分成本。
李克麟把公司的一些老旧船改造成集装箱船,低价租了一些船跑起来。有了资金马上大量造船,而且是造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由于是在航运业低谷期,造船厂不景气,船价非常低。结果,过两年世界航运业一复苏,运价、船价马上上扬。当别的船公司开始下订单造船的时候,中国海运的船已经开始纷纷下水,并大把赚钱。不仅如此,由于船价上涨,中国海运的新船成本比别人低了上亿美元,竞争力大大增强。
第二次是2001年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航运市场一落千丈,造船市场低迷。中远海运大胆决策,以每艘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订造了5艘8500箱集装箱船,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不过才5600箱。不久,中海集团又订单建造了8艘9600箱的集装箱船舶。当航运市场开始复苏、其他船公司急着为建造大型集装箱船寻找船台之时,中海集团已手握一大批优质低价的新船订单了。
第三次是2002年的美国西海岸码头工人大罢工。中海集团在罢工前两个月调空箱回远东,并斥资订造了8万个集装箱。罢工结束后,一下装运了满满13艘船,在短短28天里就赚了6.5亿美元,成为全球班轮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唯一赢家。
在高级船长胡月祥的记忆中,李克麟是一位既有远见卓识又很平易近人的老领导。他昨晚撰文深情回忆李克麟有一次上船调研慰问,在面对面交流时,听到胡月祥叫自己“总裁”,立刻纠正说“不要叫我总裁,叫我船长,我永远是中国航运界的船长。”胡月祥还记得,在李克麟的名片上,最明显的是“船长”二字,下面才是一行小字“中国海运集团总裁”。
生平介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李克麟,男,汉族,1942年9月14日出生,浙江镇海人。
1961年5月参加工作,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
1961年,进入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担任船舶报务员、报务主任。
1971年,正式升任船长。
1980年,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航运处副处长。
1983年开始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
1993年,出任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组建中远集运。
1997年初,由交通部受命组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1997年7月1日,出任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
2006年6月2日,中海集团召开干部大会,李克麟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中海集团总裁职务。
2006年6月28日,李克麟辞任中海集运董事长的决议正式生效。
2009年1月,出任海南泛洋航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
2013年6月18日,海南泛洋航运召开了公司党政联席会议,传达宣布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李克麟先生免职的通知》,李克麟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