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被关停拆除,原因为何?
编者按2017年底,环保部宣布,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圆满收官,沿江11省市126个地级市319个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有专家评价,这是我国环保史上扎实彻底的一次“限期完成”。
饮水安全无小事。由于历史原因,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水源地保护都有难啃的硬骨头,此次专项行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意识正在形成,得益于各地狠抓落实的艰苦努力。
凉亭山水厂取水口,清晰标明“禁止捕捞和游玩”。程远州摄
湖北黄石摆正小发展和大保护的关系
保护水源地 不留“后遗症”
本报记者 程远州
雨后,苍茫大江更显空阔。穿过绿树掩映的江滩公园,形似堡垒的湖北黄石花湖水厂取水车间矗立江边,旁边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标识牌十分醒目。
“从这儿到下游,依次分布着花湖、凉亭山和王家里3个水厂取水口,年取水量46万立方米,保障着全市80余万人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黄石市黄石港区副区长黄铮介绍,这段全长4.95公里的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全市的命脉”。
襟江带湖的黄石市,因黄石港而得名,因汉冶萍公司而设市,市内工矿众多,码头发达。,这座城市的水源地,从一开始规划,就逃不脱与码头、工厂为伍的境遇——水源地保护区内,有18家码头泊位、3家驾校、2处厂房、1家工业企业,水源地环境隐患突出。
一边是决不能有半点差池的饮用水安全,一边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如何抉择?“关停拆除企业和码头难不难?难!但我们必须要摆正小发展和大保护的关系,坚决治理,不留后遗症!”黄铮说。
为此,黄石市成立了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把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与长江沿线非法码头整治结合起来同步实施。2016年3月开始,仅用25天就拆除了水源地15家非法码头泊位和2处厂房14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物,当年6月底关停3家驾校并拆除培训设施设备,8月底关停3家合法码头、1家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整治任务。与此,岸线123个非法码头泊位全部拆除。
拆除行动中,最受关注的是沈家营港埠有限公司码头。这座于1975年批复建设的码头,在凉亭山水厂取水口下游100米处,已经合法经营40年。码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年吞吐量800万吨,处于盈利状态。但根据环保部发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米,下游不小于100米范围内的河道水域。为了保护“晚出生”3年的取水口,各种证件俱全的沈家营港埠有限公司码头被永久性关闭。
如今的沈家营港埠码头,大型设备早已拆卸落地,等待装运。黄铮介绍,除此之外,对凉亭山取水口产生影响的下游200米外的大冶有色公司沈家营码头、黄石港务集团沈家营码头,也一并纳入了关停范围。“水源地建筑物拆除工作涉及利益较多,矛盾复杂,曾有业主以跳江寻死相威逼,以职工群众上访相要挟。”对此,黄石市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进行法制谈话,另一方面也积极对码头、企业给予政策引导、扶持帮助,为企业多渠道找出路。
好在黄石早就开始对长江岸线资源精耕细作,2015年9月,占地102平方公里的黄石新港在城区下游13公里处的棋盘洲横空出世,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的城市发展战略,到今年黄石市区内除客运功能的码头外,其余码头全部拆除或者。在水源地环境整治行动中,黄石市政府支持企业转移到新港集中发展,对计划关闭码头的资产、设备等,政府出资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给予一定补贴。
在水源地保护行动中,黄石市按照“边拆边治”的原则,对水源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清理岸线垃圾、沿江漂浮物,铲除滩涂地种植的零散菜地,种植水源涵养林,建设隔离防护及标识工程。还建立了水质月监测报告制度,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并定期对水源地保护区开展巡查,以提高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置能力。
油码头已拆除离岸。方 强摄
安徽芜湖政企合作,促油品码头搬离水源地
告别独角戏 携手化风险
本报记者 孙 振
站在芜湖长江大桥上游江畔,顺着岸边醒目的大字望去,远处,任凭江面怎样颠簸,往来船舶如何匆匆,近岸却格外宁静,不见一艘船舶停靠。
“这回终于整改彻底了!”指着下游不足150米处的芜湖市二水厂取水口,芜湖市政府工作人员吴兵感慨,这里曾是中石化安徽芜湖分公司油品码头所在地,基于水源地保护的要求,2001年开始商谈工作,到2017年4月25日关停,持续了整整16个年头。
“码头1952年就建成了,芜湖市二水厂1973年才开始建设。”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安徽芜湖石油分公司副总经理汪政强调,是先头后有水厂。“不能关”还有来自市场的压力,汪政说,码头承担了芜湖全市约40%的油品供应,特别是前些年,它还承担着部分皖南片区的油品保障,一旦关停,市场用油如何满足?
芜湖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欣也坦言,政府不是没考虑过水厂,但经实地考察,发现受制于地质、航道等客观条件,取水口的下移在技术层面无法实现。
“根本上,还是当时环保的观念没有跟上,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意识还不够。”王欣说,完全可以先选新址并投建,等建成后再对原码头进行拆除,但新址选哪、拆除、补偿等方案怎么弄,双方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
2012年以后,安徽省环保厅关注到这一问题,约谈、督促芜湖市政府解决,但饮用水源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市政府一方,很难有作为。
此时,双方依旧僵持不下。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之后,环保部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明确了芜湖市二水厂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中石化安徽芜湖石油分公司和芜湖市政府被环保部双双点名,挂牌督办。
这一下,由主要是芜湖市政府唱独角戏,变成了中石化与芜湖市政府合力抓拆除。
巢湖区域保障芜湖市无为县油品供应,马鞍山市保障芜湖市北部,宣城市保障芜湖县,铜陵市保障南陵县……为解决码头后可能引发的油荒,中石化安徽石油分公司拿出调度方案,形成对整个芜湖市的油品供应辐射保障。
方案看似简单,背后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银。汪政说,中石化方面做了很大牺牲,但这也是责任,服务的是长江经济带保护的大局。另一方面,芜湖市政府也在奔走协调。“太难了,动一个危化品码头,港口规划、岸线利用规划等都要调整。”王欣说,无数次的实地勘察、论证,几经修改、选定新址,最终提请交通运输部,调整了《芜湖港总体规划》,确定了输油码头和油库的新址。
“中央着力推动,环保部、交通部、中石化,芜湖市政府等多部门协同作战,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但更主要的,是如今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王欣感触很深,以前,环保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结果问题十几年都没解决,现在企业舍弃了自身利益,这么多部门一道出力,都是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7年11月底,中石化油品码头完成了所有现场工作。在长江经济带芜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历史遗留码头也已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