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那些事:一孩照书养动辄去医院 二孩散养
面对全面放开两孩,不少“70后”和“80后”都“跃跃欲生”,不过许多人心中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担忧,例如,生二孩会增加多少投入?刘晓佳、张明月、万芳她们都属于第一批独生子女,因为夫妻是双独,几年前,她们就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她们都认为,孩子的不是花钱买来的,是父母照料出来的。
刘晓佳书本上的东西 不能“按部就班”
刘晓佳一直认为自己大女儿身体不好,都是自己照着书本“养”出来的,“谁叫我第一个孩子没有经验呢?书上怎么说,就怎么来。”刘晓佳说,“按照书上的要求,孩子出生后1个月要体检;3个月要体检;半年要体检……每次去体检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折腾’。”刘晓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每次体检,费100元;开出的微量元素检查、骨密度检查……又是几百元;只要有不合格项目,又会给开出一堆的“补品”。只要去检查一次,每次都要花几百甚至上千元。“我们家老大体检就没有一次是合格的,家里补钙的、补铁的、补锌的……药品一堆堆的,我感觉孩子一天吃的东西里面有一半都是那些药。”刘晓佳说,可吃了那么多的药,每次去查体,大女儿还是不合格。
二女儿出生,刘晓佳就把书扔到了一边,“看这孩子健康的,一个月时的幼儿体检我就没去查。”刘晓佳告诉记者,小女儿3个月时她才带她第一次去查体,虽然有诸多不合格,但开的药刘晓佳却没有拿,“药补不如食补,3个月孩子还没开始添加辅食,如果这个时候用喂药器或者小勺给孩子喂药,以后很可能因为孩子不喜欢勺子,而造成添加辅食困难。”刘晓佳说,“母乳喂养,孩子缺什么,我补什么。我感觉用食材补比用药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自小女儿3个月的第一次体检后,刘晓佳每半年给孩子去做一次体检,依然是采用食补的方式。刘晓佳告诉记者,细算一下,小女儿用于体检的费用不足大女儿的三分之一。
张明月 “风吹草动”可以不必去
张明月的大儿子属于过敏性体质,对此张明月一直都很内疚,“如果当时我不那么紧张,儿子一生病就去医院,也许他的身体会好一些。”张明月说,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没经验,孩子吃饭吐了;打喷嚏了;流鼻涕了……只要孩子身体出现一点状况,他们就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就会抱着孩子去医院求助医生。对于医生开的药,即使孩子不吃奶也要吃。
张明月告诉记者,她记得当时听说朋友的孩子发烧40度还在家里的时候非常吃惊,“我就没有这个胆量。我家老大发烧37.5度是必然要上医院的。”张明月告诉记者,孩子不到一岁就开始打吊针了,后来只要发烧不打吊瓶就降不下来。每次必然会打2—3天的吊针,花费至少五六百元。“4岁那年孩子出现过敏反应去医院,皮肤科专家看着孩子厚厚的病例打趣我们‘你们孩子打了这么多针,你们也真舍得’。”
医生的调侃让张明月幡然醒悟,当小儿子出生后,她便采取了另一番策略,“现在有经验了,小儿子流鼻涕,打喷嚏就给他多喝水,让他多休息。如果发烧,去医院查一下血常规,没有紧要问题,依然是回家多喝水多休息。”张明月告诉记者,与大儿子相比,小儿子的药费省多了。现在小儿子3岁了,除了发烧超过38.5度给他吃一点退烧药外,就再没吃过其它药。“如果咳嗽,我会给他煮点梨水喝,平常的感冒就是白开水。”只要天气好,张明月早上会让两个孩子一起外出跑步,做操,“户外活动能更好的增强他们的体质。”
万芳 自己也可以成为“推拿师”
万芳一直不提倡孩子生病就吃药打针,她比较赞同推拿。
万芳告诉记者,她怀第一个宝宝的时候,自己在网上看到一个有关孩子的家常必备药的帖子,发现自己家里没有,就照单一样备了一份,单子上有几种是香港产的药品,她还托了朋友去买。一干药品备下来,虽然花了几百元,但也让她安心了很多。
“那些药用上了?”记者问。
“没有,几乎全都放到过期,扔掉了。”万芳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身边很多朋友都推崇孩子生病去做推拿比吃药好。她便迅速接受了这个观点,孕期买的小儿必备药也被她抛之脑后。
“小儿推拿也不便宜,一次至少100元。”万芳告诉记者,一般孩子感冒去推拿师那里,至少要退3—5次,较有名气的推拿师,单纯的推拿,一次要100元左右,如果发烧需要耳根放血的还要再加50元。如果需要配合药浴,价格就更高了。“生病找推拿师有时比去医院还贵。”
于是在大孩接受推拿的,万芳自己也学起了推拿。“我买的是某医的小儿推拿教材,信息,网,护士网,条件,培训,,一边自己看,一边在孩子推拿时询问推拿师一些问题。”等到老二出生后,万芳的推拿技术也学的七七八八了。“平日的日常保健,普通的感冒、发热或肠胃不适,我都能给孩子推拿。”万芳告诉记者,“一本教材十几元,加上大孩生病时的‘偷师’,在二孩面前,我也能当把推拿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