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劳务合同
出国打工招聘网
出国劳务招工
出国劳务公司
出国打工信息
出国劳务咨询
出国工作

护士出国

南京大医院“下基层” 为富余资源找出路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护士出国     时间:2019-05-29点击:

近日,南京多家大纷纷“出城”谋发展,俯身与基层寻找合作机会。

    上月,江苏城市公立大正式实施新的医疗价格。省计生委近日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要求三级公立医院要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缩短平均住院日。专家解读新政认为,三级大医院普通的门诊量将逐步减少,甚至取消一般门诊服务。

    “牵手”基层

    大医院争先恐后

    南京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在积极谋划,纷纷向基层医院“示好”。

    10月6日,南京军区总医院汤山分院新门诊投入使用。汤山分院以汤山疗养院为依托,经过一年多的提档升级改造,建设成南京城东集医疗、疗养、、体检于一体的最大综合型医院,共800多张床位。据介绍,南京军区总院每天派专家来汤山分院坐诊,院士每周来查房。相当于把三甲大医院“搬”到南京东大门,顺带辐射镇江、常州、安徽等周边地区。

    上周五,南京鼓楼医院与南京江北高新医院签订密切合作协议。鼓楼医院韩光曙院长表示,将优质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技水平,让更多在社区就地诊疗,这是顺应医改要求,也是公立大医院今后寻求发展的新突破点。南京江北高新医院是一所民营非营利二级综合医院。据高新医院吴建中院长介绍,随着江北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医院周边未来入住的人口将达10万人,医院服务面临提档升级的迫切需求,与大医院“牵手”是提高二级医院综合实力的捷径。

    半个月前,南京市第一医院与南京地区最大的非公立医院明基医院签订心胸外科共同发展合作协议,这是南京市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牵手”。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告诉记者,在明基医院接受心脏手术与在第一医院是“同一标准和水平”,包括体外循环师、麻醉师、检验师等均来自第一医院。“随着医改大力度推进,多个政策壁垒逐渐打破,我们盼了很多年的合作终于如愿。”明基医院院长杨德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合作成功,必将给非公立医院、中小医院带来机遇。

    大医院“下基层”

    为富余资源找出路

    南京市局法监处处长、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我省此次出台《意见》,如果能真正高效地落实必将大大缩减三级医院的门诊量,那些未经转诊、没有预约的非急诊患者,就无法在大医院看诊,只能选择基层医院就诊。而真正需要大医院专家会诊的疑难杂症患者,就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大医院专家一号难求现象将大大缓解。大医院纷纷“出城”“下基层”,是为将来富余的医疗资源找出路。

    有关专家解读医改新政时指出,未来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量将逐步减少,甚至取消一般门诊服务,将常见、多发病门诊让给基层医院。据悉,新医改试点后,北京等地方大医院门诊量已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有的专家甚至在提前规划大医院富余的资源、人员如何拆分的问题。

    上月城市公立大医院实施新的医疗价格后,三甲大医院门诊诊察费大幅提升,虽然仅仅10多天,但大医院的门诊量已有了些变化。江苏省中医院日门诊量从过去1.6万人次,变为1.5万人次,“部分只开药不看病的老病号,可能转移到社区医院去了。”该院门诊部负责人说,随着今后医保报销政策更加向基层医院倾斜、基层医院药物品种增加等举措的实施,大医院门诊“降温”、基层医院门诊“升温”是必然的。

    这种医疗新趋势,给老就诊带来方便,会极大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会推动我国医改提出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回社区”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公平性、可及性。

    水平让人放心了

    小医院自然有人去

    这些年,公立大医院虽然越建越大,但门诊仍然像“战场”,人满为患。去年南京的医院门诊量达6100万人次,其中70%以上是在三级大医院完成的。

    患者舍近求远到大医院,是因为不放心小医院水平。昨天上午9点,南京鼓楼医院的急诊输液室人头攒动。记者随机采访5名病人,有两名病人说自己就住在医院附近;其他3名病人的都住得比较远。家住挹江门附近的孙女士说“我这个血压在社区医院看过几次都没降下来,还是到大医院放心。”旁边的章奶奶告诉记者“去年老伴腰背痛,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说是骨质疏松,光叫补钙。后来到大医院一查,结果是肺癌骨转移。”

    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军说,此次新一轮医改的目标是“社区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运”,逐步形成规范、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居民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已经习惯了。基层医院的硬件和软件都没能跟上,患者对基层医院还不太放心。再说,社区医院许多药品没有。

    “大医院建得再大也不能解决所有的医疗问题。解决看病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基层、保基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胡晓翔认为,今后医院将按服务功能定位来划分分级诊疗体系,而不再按照区域级别来划分医院,大医院普通门诊逐步萎缩是必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