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大宰医院 低价药进货价普遍上涨
政府为低价药“松绑”5个月以来,低价药的进货价格普遍上涨。近日,记者走访市内、药房发现,同样一种药,普通药房卖出价与进货价相差达5倍之多,有社区直言,药价涨得过猛,医院和药房都不敢进货。,低价药在广东药品交易平台上参与议价,但实际上都是药企说了算,医院极少有议价能力,拿药也只能在平台上按价索取。
调查
药价大涨吓得医院“绕道”走
近日,记者分头走访各家医院发现,部分低价药取消限价后,药品价格普遍上涨。有药房戏称,“涨3~4倍是客气,涨几十倍是正常,涨百倍也只能乐观接受。”
广医系统内一医院的林称,急救药大涨仍觉得合理,但类似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B6、维生素E等普通的低价药涨得比急救药还“凶”。“药品采购平台上广州某药厂生产的维生素D,原来不到3元100粒,现在涨到了100元。”一名介绍。
同样涨得“凶”的还有王老吉生产的“保济丸”(20支装)。平台上企业报价由原来6元涨到37至38元。但记者发现同款保济丸在普通药房卖6元,遇上店内搞促销,价格仅为5.8元。记者咨询了华林街、东山街、石围塘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到,由于涨价太猛,他们不敢进货,直接选用其他厂家。
同样的药,为何给医院的供应价与药房售价相差甚远?至截稿时止,王老吉仍未给出回复。对于这种售价差异,有专家表示,企业不该另设“政府供货价”。
“天花板”取消但好药未回归
广医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药价“天花板”也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一些因为成本上升又不给升价、药企迫于成本压力停止生产的一些廉价好药重新回归医院,“我们有些低价药是回归了,不过不多。”
记者采访市内一些医院获悉,虽然政府给了低价药涨价的空间,但仍有部分药品未重回市场。天河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吴主任表示,之前低价采购药品品种较困难的有139个,固定缺货的有29多个。低价药松绑后,还有一些药经常买不到,如红霉素眼膏、硝苯地平片、甲状腺片、复方氢氧化铝片、阿昔洛韦滴眼液等。“以上品种,药库做几个月计划都没找到药,有的甚至直接停产。”
平台议价多为药企“说了算”
记者在一些三甲医院、二级医院药剂科人士中了解到,低价药在广东药品交易平台上参与议价,但实际上都是药企说了算,医院极少有议价能力,尤其是药量少的社区医院更没有议价权。“一般你跟药厂在平台上议价,对方一般不回复你。”荔湾一社区医院药剂科谭主任说。
天河区一家三甲医院,有着20年药品采购工作的吴主任表示,每一个药物都有政府的挂牌价,而很多药品的企业报价“很巧妙”,往往售价最大化但又没有触碰“西药日均不超3元,中成药不超5元”的警戒线。如复合维生素B的政府挂牌价为50元,企业报价则是49.9999元。
部分药房采购医生表示,一些居家常备药确实“涨得过分”,一些急救药也没涨回到合理的价格。对于价格“高涨”的低价药,今后是否会在竞争过程中出现降价,药房医生均抱悲观的心态,他们的理由是“从平台上的企业报价来看,有些药品会出现企业之间抱团涨价的行为。”
议论
低价药涨价幅度过大?
社区医生慢病负担会增加
华林社区中心的范医生表示,在社区医院拿药的慢病老人,大部分患有两三种慢病。在医保报销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按每种慢性病需要两种药来算,每种药一天涨一元,每月起码要多支出100余元药品费用。她表示,低价药松绑以来,还是明显觉得药品支出的经济负担是增加的。
三甲医院药房医生低价药不涨更让人担忧
对于低价药品涨价,在天河一家三甲专科医院负责药品管理的何主任表示支持。如药品一直不涨价,她反而对药品的质量感到担忧。“这几年感觉什么东西都在涨价,而低价药的价格十几年一直维持不变。”她表示,现在有些输液还卖一两块钱,比市场上的矿泉水和饮料都便宜,适当地回到合理的市场价格,有利于企业生存,也能保证药品的质量。
专家中国药品要接受市场考验
对于低价药涨幅过大的观点,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表示不认同。他认为,国家为低价药松绑,且要求“患者每日西药价格不超过3元和中成药价格不超过5元”的制定是考虑到患者的承受能力的,且中国现有的医保覆盖也能帮助患者减轻负担。,涨价的只是极少部分低价药,并非全线涨价。他认为,中国的药品需要参与自由市场、接受市场考验以不断改进质量。
业内人士常用药涨价是“凑热闹”
了解药品采购的人士表示,不少市民觉得低价药近期涨得厉害是“错觉”,有些药品还没涨回到合理的价位,尤其是一些不可替代的救命药,反而是一些常用、可代替的药物在凑热闹地猛涨。
广州市儿童医疗中心陈怡禄主任药师表示,像地高辛、鱼精蛋白注射液等一类救命药的用量不大,生产厂家少、定价偏低,除了将价格涨到合理的地位,政府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政策上的支持,以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对于非急救药的疯涨,一些医院已作出“弃用”、用其他厂家的药品取代的反应。陈怡禄预测,普通药物的价格很快会在竞争中降下来,甚至会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