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涉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于世界各国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发展中国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劳动力资源过剩、资金和技术相对缺乏,而发展劳务输出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截止到2011年11月份,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9.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8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21.7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7.8万人。1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2.2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7万人。世界最大的劳务输出大国菲律宾,每10个人就有一个在国外打工。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涉外劳务输出比重过小。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业务总量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是很不相称的,与亚洲很多劳务输出大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涉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一)涉外劳务输出面临输入国市场准入限制
虽然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劳务输入国出于保护国民就业和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考虑,均对普通劳务人员的引进在数量或行业领域上施加了严格的限制。对于劳务输出即使最彻底的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国家,为了保护其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也不赞成完全自由。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对劳务输入作了种种严格限制。对于劳务输入国来说,外来劳动力资源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不过,即使如此,各国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严格的规定。如美国欢迎工程师、厨师和有专长的其他科学技术人员,拒绝没有任何专长的人员,并有配额限制。而加拿大不太欢迎学者、教授、工程师,却比较欢迎有熟练技能的一般工人。
这些限制对以非技术工人为主体的我国劳务人员跨国流动形成了巨大障碍。虽然劳务进口国都激励大量引进中高级技术人员,对引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资质、学历文凭等认证方面的要求甚为苛刻。,一些国家还对我国劳务的引进施加许多歧视性待遇,如审查程序繁杂,签证时间过长等。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和各国不断提高外劳就业门槛,我国对外劳务输面临更如严峻的考验。,一些国家引进外国劳动力的政策也对中国劳务输出形成了隐性壁垒,比如美国法律规定,必须依次从本州、全美国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范围内证明无法满足职位空缺才能雇用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欧美等国至今尚未向我国开放劳务市场。
(二)涉外劳务输出存在多头管理体制引起的混乱
我国的涉外劳务输出的主管部门有商务部、公安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但主要管理部门还是商务部。近于交叉的监管体制,难免造成冲突。有时候国外需求方在与我国谈判的时候,往往遇到几个部门协调的问题,导致合同未能签订。政府部门的职能交叉、管理体制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境外就业的发展。一旦合法劳务输出渠道无力,就会导致地下劳务输出猖獗,映衬出中国海外劳务输出存在体制障碍。回看近年来频频湖南出国工作网的中国劳工海外遭遇,暴露了这一问题。再加上目前为止,我国涉外劳务输出没有统一的立法,导致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调整涉外劳务输出法律依据不足,处理涉外劳务纠纷时适用法律困难。对外劳务输出法律的缺位还导致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规章管理外派劳务业务,使多头管理问题日趋严重。一直以来,商务部负责对外劳务输出业务的归口管理,并形成了以《对外劳务输出经营资格管理办法》为代表的管理体系。但近年来,其它部委也开始进行外派劳务企业资格审批和市场管理工作,还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挂靠机构办理外派劳务工作。这种多头行政许可,多头对外的格局,造成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妨碍了贯彻政策的一致性和对海外劳务市场的统一管理,影响了市场秩序,浪费了资源,不利于我国涉外劳务输出的统筹规划。
(三)我国涉外劳务结构不合理,高级劳务人才储备不足
从结构上看,在我国潜在劳务输出人员当中,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工人,技术含量低,外语水平低、对外交往能力差,绝大多数人只能从事非技术性工作,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很低。从国际比较的情况来看情形更加严重,如在计算机软件服务领域,中国所占市场份额仅为世界市场的l‰。由于我国高级劳务人员比例少,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并屡屡错失市场机遇,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却无合格的人可派。如目前全球有300万的护士需求量,但中国每年派出的护士和护理人员人数却很少。美国相关机构曾提出要在中国招20万名护士,但我国却因为能通过考试的人很少而难以派出。计算机技术、设计监理、经营管理、高级海员等行业的人才储备不足,对外劳务输出的基地建设亟待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