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国劳务信息
出国劳务合同
出国打工招聘网
出国劳务招工
出国劳务公司
出国打工信息
出国劳务咨询
出国工作

新闻

生活用品“参军”折射智慧之光

来源:www.hncggz.com    编辑: 今日新闻热点     时间:2021-07-09点击: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玻璃杯的故事。利用玻璃一碰即碎的特点,这种玻璃杯摇身一变,成为实实在在的炸弹引信。

  这个故事据说发生在二战时,因为弹药消耗量巨大,苏联红军装备的波-2轻型双翼机一度缺乏航空炸弹。航空炸弹不够,就用迫击炮弹来改装。后来,迫击炮弹也供不应求,苏联红军就开始把目光投向手榴弹,试图把手榴弹当作航空炸弹来使。

  手榴弹采用的是延迟起爆方式,从拔掉保险针、投掷到起爆,时间有延迟很短暂。从飞机上投掷,手榴弹往往还没落地就爆炸了,起不到应有作用。

  这个问题后来竟然被部分解决了。称其为“部分解决”,是因为解决方法只适用于卵形手榴弹。卵形手榴弹通常使用翻板击针引信,弹体外有一个翅片,翅片松开后才会触发引信。苏联红军飞行员找来一些杯口带有棱边的玻璃杯,将卵形手榴弹卡放在这种玻璃杯中。空中投掷时拉出保险栓,因为杯壁阻挡着翅片松开,所以它在空中不会爆炸。只有撞在地上,玻璃杯破碎,手榴弹才会被引爆。

  姑且不去详述这种“应急”炸弹的使用效果,仅这种将生活用品灵活用于战场的思路,带来的启示就不少,其间闪烁着战时机变的智慧之光。

  生活用品“参军”不是一个新命题,在历史上甚至有很多“准废品”也同样大放异彩。

  二战时期,有一种燃烧瓶在当时苏联红军中风靡一时。

  这种燃烧瓶之所以有名,一方面是苏联红军用它摧毁了不少德军坦克。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大量的“生猛”弹药竟然是苏联红军因地制宜,用身边的空酒瓶制造出来的。要知道,在二战时期,即使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苏联政府仍然为每名红军官兵每天供应二两伏特加酒,用以驱寒鼓劲。由此,可以管窥其酒瓶的可用数量。

  让生活用品“参军”,在战时能发挥一定效用。尤其是那些存量较多的生活用品,若能帮它们找到最恰当的用武之地,还有可能增加自己一方的胜算。这也正是生活用品“参军”颇受人们肯定和推崇的原因。

  其实再深想一层,这种肯定,本质上是对智慧的肯定;这种推崇,是对官兵创新能力的推崇。

  这种智慧尽管很多时候闪现在战时,但它的养成很可能来自平时长期的积累。这种积累,在一些“参军”的冷、热兵器上有所体现。比如铁锹,它“参军”后就成了工兵锹,如今仍在不断融入新的创意与智慧。一战期间,当德军在堑壕争夺战中发现,开刃工兵锹能较好地用于肉搏时,它就成了有配套教材的近战兵器。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发明了工兵锹迫击炮,既可用于掘土也可通过简单变形组装成发射管,将37毫米口径的小迫击炮弹发射到300米远的地方。后来,俄罗斯军队在此基础上又将其改进成铁锹榴弹发射器,虽然最终没能定型装备部队,但它同样体现着官兵与研发人员的智慧。

  这也说明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智慧就可以点石成金,由此催生出的战力将无法估量。(景淑彤 胡益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