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演练,方向没了“方向”
第80集团军某旅有个四级军士长,名字叫方向——
这次演练,方向没了“方向”
本报记者 刘建伟 宋子洵 特约记者 杨国军
第80集团军某旅组织对空中目标实弹射击演练。刘晓帅摄
在第80集团军某旅卫星通信专业领域里,四级军士长方向名声在外。
“方向在卫星通信专业排第二,就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官兵们这样评价他。“鼓捣”了14年卫星通信的方向,对本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只要他出手,眨眼工夫就能联得准、联得通。
有例为证。一次演练刚刚开始,一场雨不期而至,承担卫星台站架设任务的人员纷纷“掉链子”。
“这可咋办?”眼瞅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负责卫星通联的张参谋急得直拍大腿。“让我来试试。”方向大步奔向工作站。两分钟过后,顺利实现通联。“方向就是有‘方向’!”演练结束,方向受到了演练组表扬,也被官兵誉为“活指北针”。
“对星”不用指北针,方向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向感”看房子坐向,阳台朝南、屋后朝北;看大树长势,朝南的生长茂盛、朝北的比较稀疏;看四季风向,春天吹东风、夏天东南风、秋天吹西风、冬天吹北风……
其实,方向的这些经验是他入伍前就摸索出来的。小时候,拿着缝衣针和磁铁制作指北针,方向就成了“娃娃帮”里的“地理通”。后来,“地理通”走进部队,当上了通信兵,他苦练本事,很快脱颖而出。
观天测向,听风定点。方向这些年斩获荣誉“一箩筐”连年被评为“训练标兵”,连续3次摘得上级卫星专业比武桂冠,2次荣立三等功……
前不久,上级在某海域组织检验性对抗演练,方向被抽调到卫星通信保障组担任副组长。“是时候表现真正的技能啦!”方向暗自下定决心。
“卫星台站在 地域、时与指挥组取得联系!”演练任务下达后,方向拿着地图,带领本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准备架设卫星台站。像往常一样,他眯起双眼,伸出手臂感知风向来判断方位,可忙活了半天,还是没能完成“对星”。
“咋回事?”方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绕着卫星台站不停地打转转。左转一点,右移一下,折腾了半天,台站始终没有“动静”。距任务受领已经过去了10多分钟,在身边人满是疑惑又带着讶异的眼神中,方向不得不借来邻车的设备仪器,在规定时间的一刻判别出正确方向,完成了卫星台站的架设开通。
“活指北针”为啥突然不灵了?原来,这次演习地域处于南方湿热地区,房屋的修建、风向的变换等,与北方大相径庭。方向这个吃惯北方米、吹惯北方风的东北汉子,自然摸不透南方“风姑娘”的习性。
“方向没了‘方向’。”经历过这次教训,方向找来训练大纲,认真对照规范训练内容,加班加点进行强化补差训练。,方向的“马失前蹄”也让越来越多的官兵思考在实战化道路上,我们究竟还有多少没看见的训练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