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鲜上市 求职追求自我有个性
自我、强调个性意识、善于搜索信息……这些词汇成了形容90后最为常见的用语。就在今年,首批90后本科毕业生将正式踏入职场。对这群即将“上市”的新手,你有什么看法呢?
首批90后本科毕业生将正式踏入职场,他们面前的求职之路是否有了新变化?
“90后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比80后毕业时好得多,”专家介绍道,“就业形势已经向毕业生方面倾斜,基本上做到了企业提供的职位数与就职人数持平,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在沪上就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小陈的支持,“基本上还没毕业都能够在酒店找到工作,但很多人不会轻易下决定,还是想多观望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毕竟做酒店太累。”而在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实习的小李6月就要毕业,虽然企业表现出了积极的留人意愿,但小李热情不高,“工作机会挺多的,想再看看。”
但要找一份符合传统定义的好工作的难度却并不低。“很多大公司会以高出市场价不少的薪水来招聘优秀学生,但一些有关大学生就业平均薪资调查显示,数字大概在2000-3000元之间。我们的调查也显示,82.2%的85后毕业生目前月薪在3000元以下,而处于同一薪酬水平的90后毕业生比例则更高,为91.1%。这些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的难度不低。”专家分析道。
和兴趣有关 与压力无关
以往被看做大事的毁约,在90后毕业生身上不少见,“毁约原因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就是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专家说,“如果工作和自己的兴趣不相符合,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选择离开,这也导致了相当多的大公司面临即使招到了人也无法完全定心的新场面。”
“这种追求自我、突出个性的价值观也反映在求职上。不少学生表现出淡化薪金和行业,追求与自我兴趣相关的职业的特点。”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就业中心主任钱静峰介绍道,“比较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批学生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职业规划意识,对自己的未来有比较长远的考虑。”
即便如此,有报告却指出,对乐于创造潮流的90后来说,找工作还必须考虑到自我价值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平衡、工作是否会带给自己压力、能否让自己获得成就感等问题,以往被认为是理想工作标准的“事少钱多离家近”已然不足以满足90后的要求,再加上“位高权重责任少”专家到他们对于工作的期望值。
春季招聘或将成学生就业高峰
随着考研成绩揭晓,相当多与心仪学校擦肩而过的学生会将重心重新转移到求职上来。,对留学申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也将加入求职大军。“从历年校园招聘发展形势来看,3、4月份会有一波招聘高峰出现,大量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交大学生就业中心主任钱静峰介绍,“就校方来说,我们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就在3月9日,交大还为于今年毕业的首批90后毕业生举办了一场超过300家企业到场的大型招聘会,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我们也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就业,比如行业就业专场辅导或者培训沙龙等,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就业技能,让他们能够顺利找到工作。”钱静峰介绍道。
“如今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其实仍有差距,大学生刚毕业就想直接得到理想工作,难度其实不低。”专家说,“我们建议大学生在求职之前积极参与实习,除了打磨性格,为将来更好融入公司做准备之外,还能够多学一些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也希望毕业生能在求职、入职之前更多地了解自己要去的公司背景、文化等,对未来职场做一个规划。”
毕业生3种心态需改变
心态1准时下班,不要加班
“工作是工作,私人生活是私人生活,下班之后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我为什么要把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混为一谈?”
虽然大家都会强调公私分离,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能在下班前完成所有的工作那就请身体力行,如果不行的话,那么适时的沟通相当必要——这决定着你是否应该留下来做完自己分内的当日事。
心态2做错事还理直气壮
“同事埋怨我遗失了供应商的发票,还怪我不够紧张,没有责任感。可丢了就是丢了,我再焦虑再愁苦也没办法把它们变出来,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地步,焦虑不安又有什么用?”
不怕做错事,就怕做错事还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也没错。在习惯性地将别人的批评顶回去之前,有没有先检查过自己的行为有否失当?意识到失误后再好好补救的效果不一定会如预期般好,但一定会让别人留下相当好的专业印象。
心态3希望马上能大展身手
“已经实习了相当长的时间,可上司却总不给我机会操作项目,总是让我做些复印、扫描之类的低端工作,我不但希望而且也能够完成高难度项目!”
在要求别人给你机会之前,你做好准备了吗?很少有人愿意承担失败的后果,为一个新鲜人买单,所以请改变自己的态度,用认真、负责并且虚心好学的态度向职场老人讨教,机会也许就在不远处。
新手秘笈做个“拿工资的学徒“
无论你现在是一名实习生,还是已经和东家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横在你面前的大问题是如何迅速成长为合格的职场人。
经历了四年的理论学习后,你需要尽快转变学习的方式,把自己定义为学徒也许是个妙招。“职场新人不妨做个拿工资的学徒。找一个好师傅,跟着师傅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看师傅如何言传身教。”在一家投资公司做HR主管的李莹建议。事实上,在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机制中,学徒式的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研究者也发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年轻人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平衡过渡。如何把这种学徒式教育借鉴到实际工作中呢?
“,给自己设定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包含了基础目标和高级目标。前者是让自己达到初级职业技能,后者则是完成更加熟练的职业技能任务。然后根据目标,做一个课程规划,比如你觉得一个合格的工作者需要掌握什么样的关键技能?”为好几家公司做财务顾问的裴振建议毕业生不要把课程机械地定义为去培训学校上课或者考上岗证,事实上,这些职场新人需要跟着师傅学一些“无形”的课程,这些课程指的是就算以后要跳槽、要转行,也需要学会的关键技能,比如参加讨论的能力,搜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编制、审阅和反馈报告的能力,确认合作目标和指责、改进自己学习和行动的能力。“当老板给自己任务时,一定要敏感地从这些看似无关的事情中发现那些需要培养的关键技能。这份敏感能够让职场新人更乐于从工作中学习。”化妆品品牌公司内训经理周小姐对此很有感触,很多毕业生特别茫然,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学什么,只看到每天从事的事情很琐碎,却没有思考怎样通过做这些事情让自己离理想更近一点。做一个拿工资的学徒,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比如1年到2年。在这个期间,你需要学会给自己的技能学习进行评估,同样一件事情,第一个月做得怎样,第三个月做得是否更熟练,半年后你再做这件事情时是否更灵活,添加了创意?
如何拜到一个好师傅?如果有幸分配到一个师傅,手把手教是好事情,不过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指点。“可以把师傅这个定义看得更灵活,比如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可以是师傅,职业达人的书籍也可以是师傅,而老板更可以成为师傅。”在企业内训课程上提倡拜师的周小姐建议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一定要磨炼和师傅相处的技巧。做一个有心人很重要,学会细心观察,不懂就问,比等着师傅主动去说和教更现实。在做事情时,留意观察师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看他如何处理不同的问题。“准备一个笔记本,认真记录自己的学徒生活。你可以将工作的流程、操作的步骤、师傅似乎特别看重的事情,以及其他人容易做错的地方都记下来,相信每次翻阅都可以带来思考。”,多做才能多学,累一点不是吃亏。做事的时候,让师傅多把关,一方面能避免出大错,另一方面也能让师傅更乐意教你。“很多毕业生要么脸皮薄,要么自尊心特强,很在意别人是否欣赏自己,如果求教的时候,对方没有表现出鼓励和赞赏,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交流。”经常接触到应届毕业生的李莹对此深有感触,“事实上,没有人敢瞧不起爱学习的人,毕业生越是爱钻研爱学习,越容易让人觉得此人未来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