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奇观"和"怪现象"。这一"怪现象",不仅仅表现在被称之为"机关病"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也表现在大学生就业领域。
今年4月,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提出了大学生就业领域存在着"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即"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其根源就在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源于结构性矛盾"。
在西部广大急需人才的地区,由政府主导层面的就业,大学生同样处于"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财力物力、机构编制等因素所限,由政府提供的传统行政事业岗位,无力也无法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其结果就是,政府部门人才匮乏以及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缺教少知等现象仍然相当严重,面对人才缺乏的现状,大学生却无法前往就业。另一方面,就是已经就业的大学生大多处于"有人没事干,有事没有人干"的状态。不是不让你干事,关键是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和"规矩"。无论是本地大学生,或者是国家"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空降"就业的大学生,都得遵循"习惯"、"规矩"以及"优胜劣汰"的社会自然法则。
而在政府倡导或者自主创业层面的就业,"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更为严重。由于传统农业与城市工业的并存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下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为是否通过市场原则进行配置。在广大的农村,需要各种人才的大量服务和支撑,另一方面农村市场也在排斥大量的劳动力,迫使其流向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城镇。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多年后回馈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冲击并减少着农村市场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就连科技含量高的"高、精、尖"领域,也有外出务工青年回乡涉足。由此看来,农村岗位的创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更为重点的一点,就是农村劳动力市场更少地受到市场原则的制约。
倘若大学生能够大量地选择非传统的"政府和事业单位"就业,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会极大地促进促进全社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民工潮的涌现,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伟大壮举;而大学生能够大量选择非"政府和事业单位"就业,将会成为继民工潮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壮举。"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广大农民工和大学生才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生力军和真正实践者,即便交互渗透、交互作用尚需时日和过程。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广阔天地里的新农村去,仍然是当代大学生的抱负和选择。作为政府和社会,应积极为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创造条件,既要出台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政策,又要有具体的保障机制。特别要注意破除整个社会的行政化倾向。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大学生也不相信眼泪。他们需要的是如何认清就业形势和趋势,需要的是如何敢于创业和如何敢于拼搏,需要的是如何把握自己进而把握好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动不动就埋怨扩招造成了就业难,也就存认了大学生就业的特权性。破除这种就业特权,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平心静气地理性地面对就业,至少是面对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因为,高等教育的增长迅速,"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太多了,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来说,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