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医院发展的铺路人
从无到有,他手把手带医师,许多介入技术从没有开展到基本开展;打造了青海省第一个的介入治疗团队,让疑难危重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从点到面,他倡导内外科结合,组建脑血管病综合治疗体系,通过多学科协作,打造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的诊疗技术和手段,从而更快更好地救治。
他就是王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附属八一脑科外科专家、博士、青海省人民挂职副院长。
建立绿色通道,争分夺秒危重病患
近日,63岁的马成才(化名)突然走不了路,话也说不出来。家人急忙把他送到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可刚到医院老马却缓了过来。询问病情后怀疑是血栓,建议留院观察。
翌日凌晨,马成才突然发病,病情较之前更为严重。急诊科赶忙使用溶栓药物救治,神经内科马上通过造影确定血栓位置——颈动脉完全栓塞,神经外科医生赶到共同讨论治疗方案,立刻实施介入手术。得亏处置及时,术后老马恢复很好,不到一周就出院了。
马成才是幸运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医院里发病,另一方面能够如此及时,将他从彻底瘫痪的边缘拉回来,还要得益于省人民医院刚建立不久的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
“很多脑血管疾病都是突发的,进展迅速,需要争分夺秒,如急性脑梗死,必须在发病数小时内打通血管才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率约30%,需要尽可能快地处理破裂的动脉瘤。这些疾病在青海的发病率都很高。”王斌认为,只有建立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才能更快更好地救治病人。
要想建立起这样一个绿色通道并不容易。经过王斌的不懈努力,最终一个联合了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逐步建立。目前这一绿色通道已初具规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已成功开展急诊取栓、危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诊抢救20多例。
打造介入团队,授人以渔力促学科发展
绿色通道已经建成,可这一通道的关键在于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要过硬才能真正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王斌发现最弱的一环就在于神经介入团队,于是,打造一支技术成熟的介入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来之前,省医院的神经介入工作进展缓慢。我考虑从基础做起,先手把手教两名神经内科医生脑血管造影技术。”在王斌的耐心指导下,目前这两名医生已经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一名医生已能够独立开展脑血管支架和急诊脑血管取栓手术。
,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成熟的团队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在培养手术医生的,王斌还担起培养神经介入专科护士的担子,通过反复的实操训练,两名护士已经能够熟练配合医生手术。王斌并不满足,在他的牵线搭桥下,相继送两名护士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诊疗中心进修学习,两名的神经介入护士就此诞生。
团队建成后,王斌又开始着手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为此,他建立了手术预案和回顾制度。“手术前,科室所有人坐在一起讨论病情,采取何种治疗方案,通过影像去预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存在哪些风险,以及如何降低甚至化解这些风险。而且大家还会把每周做过的所有手术过一遍,成功的手术好在哪里?出现问题了,是否术前想到了,下次如何做得更好。”王斌认为,这不只是一个讨论的过程,更是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能够被选为博士服务团成员,我倍感荣幸。一年时间太短,不能做一些大的规划,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只是打了个基础。”王斌说。服务期即将结束,他又将目光放在申报建立青海省脑血管病中心上,他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推动青海省的脑血管病诊疗水平向国内一流水平靠拢,惠及更多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