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高压政策往往事与愿违
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说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很有必要,但如果过于苛刻,那难免会激起员工的反抗情绪,从而导致人才流失。所以,在人才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张弛有度,人性化的关怀比高压政策,往往更受欢迎。
经常在网上看到抱怨80、90后职场新人的文章,总说年轻人吃不了苦,不服管教。可实际上真实这样的吗?
一个巴掌拍不响,当管理者们在抱怨员工的时候,是否有从自身找原因。制度是否过于苛刻?管理是否太过陈旧?机制还有哪些地方不完善?与其总抱怨别人的缺点,还不如多想想自身的问题,彼此双方都做出一点让步,才能真正实现海阔天空。
人性化管理VS高压政策
富士康的11跳,让其背上了“血汗工厂”、“杀人工厂”的标签,人们纷纷对其高压性的管理制度产生质疑。虽说这样的高压政策在老一辈劳动者身上收效甚好,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新兴思想熏陶下的80、90后往往对此并不买账。有时候逼急了,往往还会事与愿违。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用人性关怀来寻求新的突破。
昨天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标题叫《小老板每年出十几万孝敬员工父母 十几年无人离职》。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间只有40余平米、年盈利不过百万元的小店,店主却每年拿出十几万元,“孝敬”员工的父母。这个小店在威海,名叫双举海参专卖店,店主李双举。自2008年以来,他连续6年请员工的父母出门旅游,旅游的费用全部由他“买单”。韩国、华东五市、张家界、台湾……年年都有新旅途,年年都有新期待。,李双举年年都给员工的父母包红包。在营业额中,尽孝花费占了约两成。开店十几年无人离职。
管理,要往人性化、灵活化发展
上述两个案例,虽说不能全面反映人性化管理与高压政策的好坏,但这二者之间的作用,却不容小觑。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这样,何必总是拘泥于形式,一味的压榨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呢?
没有好处谁给你卖命,没有收获谁会无故的付出。员工也有家庭,也有思想,孰好孰坏,他们很容易便给出判断。想要真正的堵住辞职的源头,就必须从根本问题上下手,改变固有管理思维,向人性化、灵活化的方向改变。